当前位置:重庆住院医师血液内科Ⅱ阶段题库>贫血题库

问题:

[多选] 贫血按发病机制分类()

A . 红细胞生成减少即造血不良性贫血
B . 红细胞过度破坏即溶血性贫血
C . 失血性贫血
D .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
E . 大细胞性贫血

缺铁性贫血所致外胚层营养障碍,临床表现有() 毛发干燥无光泽。 皮肤干燥发皱。 指甲扁平或反甲。 杵状指。 浮肿。 符合缺铁潜伏期的是() MCV80fl。 血清铁少于50μg/dl。 血红蛋白降低。 骨髓铁染色阴性。 毛发干枯,反甲等。 慢性贫血,血红蛋白低于60g/L,但仍可无明显症状,与何因素有关() 红细胞内2,3-二磷酸甘油酸浓度上升。 红细胞内2,3-二磷酸甘油酸浓度下降。 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降低。 氧离曲线左移。 贫血发生的速度慢。 造血功能障碍的病理主要在骨髓,下列表现哪项是错误的() 骨髓增生减低。 全血红骨髓总量减少。 黄骨髓减少。 黄骨髓增多。 红骨髓被脂肪组织代替。 患者,女性.因尿路感染曾反复多次用抗生素治疗,近几天来高热不退,齿龈及皮下出血,血红蛋白50g/L,红细胞1.8×1012/L,白细胞1.9×109/L,中性20%,淋巴78%,单核2%,血小板25×109/L,网织红细胞0.2%,骨髓增生明显减低,粒红二系均减少,成熟淋巴细胞占65%,巨核细胞未见,血小板难见,本病可能是()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。 粒细胞缺乏症。 感染性贫血。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。 骨髓纤维化。 贫血按发病机制分类()
参考答案:

  参考解析

贫血发病机制包括生成减少、破坏过多和失血性贫血。

在线 客服